当前位置:

国企党建创新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

更新日期:2025-06-26

当前,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。党建创新已超越传统政治工作范畴,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。这一创新实践的本质,是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优势,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支柱。这一转化过程并非自发形成,而是通过系统化、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创新设计,使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企业价值链各环节,形成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
当前,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、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。党建创新已超越传统政治工作范畴,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。这一创新实践的本质,是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优势,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支柱。这一转化过程并非自发形成,而是通过系统化、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创新设计,使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企业价值链各环节,形成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。



一、以治理现代化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


党建创新的首要命题在于重构公司治理结构,将党的领导制度化嵌入决策中枢:


治理权法定化:通过“党建入章”确立党组织法定地位,以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实现党委会与董事会、经理层的体制耦合,党委书记与董事长“一肩挑”成为治理结构标准配置。


决策程序科学化:推行党委“前置研究”机制,运用“四步工作法”(党委先议、会前沟通、会上表达、会后报告),重点解决“该不该干”的战略判断,为董事会“这样干行不行”的可行性决策提供政治保障和战略校准。


监督制衡体系化:在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委员会,由专职外部董事主导,替代传统监事会职能,将党纪监督与经营监督深度融合,形成覆盖战略风险、财务风险、合规风险的全方位防控网络。


这一治理结构的创新,实质是建立“政治—经济”双重逻辑均衡的制度系统,既确保企业发展契合国家战略方向,又赋予其市场化竞争活力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根基。



二、以组织体系创新激活可持续发展动能


党的组织体系与企业经营架构的深度耦合同样重要:


三级功能分化设计:构建“引领型党委—攻坚型支部—旗手型党员”的三级功能体系。党委聚焦战略引领与文化塑造,党支部依托“揭榜攻坚”机制承接技术突破与业务转型任务,党员通过“1+3N”工作法(1名骨干党员带领N名员工负责N项任务达成N个目标)渗透执行终端。


基层组织融合再造:推动党小组与生产班组“两组融合”,班组长与党小组长“两长合一”,实现组织生活与生产调度会议嵌套进行。这种融合打破了党建与业务“两张皮”的固有割裂,使党组织活动直接转化为解决生产难题、优化工艺流程的实践行动。


人才价值循环机制:坚持“党管人才”原则下的动态优化。一方面实施“双向培养”(把骨干培养成党员,把党员培养成骨干),另一方面推行“揭榜竞聘”等市场化选才机制,构建“人才池—项目攻坚—价值兑现”的成长闭环,使人力资源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

组织体系的创新重塑了企业微观运行逻辑,使党的组织力转化为企业的战略执行力、创新攻坚力和团队凝聚力。



三、构建党建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共生机制


党建创新必须创造可衡量的经济与社会价值,形成可持续发展核心支撑:


经济价值转化:党委主导内涵式发展路径,将精益管理、全面对标纳入党建考核体系。通过党员先锋岗等技术攻关小组推动成本控制与工艺革新,直接作用于资产回报率提升、负债结构优化等经营指标改善。


社会价值内嵌:把履行脱贫攻坚、低碳转型等国家战略作为党组织核心使命。例如将“双碳”目标转化为具体技术攻关清单,由党员突击队承接污水零排放、固废资源化等项目,使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转型升级同步实现。


人文价值凝聚:开展“奋斗幸福观”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,通过党员“五带头”(带头学习提高、带头争创佳绩、带头服务群众、带头遵纪守法、带头弘扬正气)塑造创新文化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DNA。


这一价值共生机制超越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概念,构建了政治责任、经济责任、社会责任的动态平衡体系,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生命力。



四、以创新生态培育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


党建创新最终指向企业核心竞争力重构:


战略创新引领:党委主导企业战略解码,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转化为企业“十四五”技术路线图,通过资源配置倾斜确保研发投入持续增长,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
制度创新保障:建立容错与激励双轨机制。一方面完善“三重一大”决策风险防控,另一方面对创新项目实行特殊考核周期,解除改革者后顾之忧。实施党员创新工作室等载体,给予资金、政策支持,保护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探索精神。


数字创新赋能:建设“互联网+党建”云平台,整合线上学习、数字监督、远程组织生活等功能。更重要的是,运用大数据分析党员技术专长与项目需求匹配度,精准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,使党建平台成为创新要素配置枢纽。


党建在此过程中发挥创新“场域”作用,整合政策、资本、人才、技术要素,培育出企业独有的可持续创新生态。



党建创新已成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操作系统。这套系统通过治理现代化实现战略校准,通过组织变革激活内生动力,通过价值共生重塑企业使命,通过创新生态培育核心能力,四者构成相互强化、动态演进的理论闭环。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,国企党建创新不仅关乎企业生存发展,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。未来的深化路径,需进一步探索党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管理科学的化合反应,在动态平衡中持续生成引领企业基业长青的新质生产力。